小米于2011年推出首部智能手机Mi 1,当年被评为山寨iPhone。被誉为中国乔布斯的创办人雷军一于少理,贯彻低价钱高规格配合饥饿营销”,缔造秒杀神话。
其国际部副总裁Hugo Barra表示,小米数星期内会进军马来西亚,目标是今年售出4,000万部手机。
美国道琼斯及《华尔街日报》早前公布,短短3年,小米市值升至100亿美元(约777亿港元)。
去年售出1,870万部手机,销售增长1.6倍,小米的收入亦升1.5倍至316亿元人民币(约405亿港元)。行政总裁雷军强调,小米以微薄利润出售手机,继去年12月以999港元网售四核红米后,今日再伙拍电讯商3香港推出旗舰机小米3。
随着小米崛起,国产智能手机走进国际舞台。Barra透露,数星期内会进军马来西亚,长远将抢攻印度尼西亚、越南,目标是今年售出4,000万部手机,并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1成销量。令人啧啧称奇的秒杀神话,全靠3大策略:
策略1:低价钱高规格
Barra认为,低定价成功俘虏不少客户。快推出的红米Note以大荧幕作卖点,此类手机向来贵,相信低价能助有好销量!示范小米3时,Barra亦多次赞叹荧幕高质,更指镜头比iPhone更靓。
由设计、生产到网上销售一脚踢,Barra相信这让公司更易控制成本。小米没有施魔法,只是节省宣传成本,用于开发产品。
不在电视广告上挥霍,遂集中在社交媒体宣传,其论坛已有1,000万名注册用户。小米更常以购物优惠利诱用户提供意见,把用户当成朋友,虽然花时间,但有助绑实用户的心!
策略2:贯彻饥饿营销
小米惯性以限量限时网售制造秒杀现象,利用消费者的羊群消费心理,并结合社交网培养粉丝群,产生大量转载信息,达宣传效果。
去年10月,小米于官网推出首批10万部小米3供预订,结果创出86秒售罄佳绩;香港亦于36秒把1万部红米清货。
不过秒杀现象曾惹质疑,内地《新华网》曾撰文批评,小米过去的秒速售罄纪录均来自公司,并遭网友踢爆销售网页涉嫌造假,旨在挑起消费者买不到更想买的欲望。惟小米响应批评称纯属误会,只因产能不足才导致供不应求。
内地《时代周报》亦揭露,小米主要依赖网络公关公司的水军,即雇用大量写手专在网络发文或营造话题,为品牌造势。
策略3:业界人才尽揽
由Google过档小米的Barra未有不习惯,反而觉得小米是一间极富硅谷色彩的公司,皆因大部分员工来自Google、微软、摩托罗拉等美国科技公司。公司由多个十数人的团队组成,Barra的团队约有7名工程师,好处在于决策快。
雷军认为,和一群聪明人共事是小米成功的核心。他曾表示,来到小米工作的人,聪明、技术一流、有战斗力、做事有热情,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
他建立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时间寻人,其中以优秀的工程师最难招募。有一次,一位出色的工程师被请到小米面试,他对小米的前途感怀疑,几位合伙人于是花12小时轮流游说,最后工程师说:好吧,我已经体力不支了,还是答应你们算了!
和记电讯香港流动电讯董事总经理龙佩英认为,香港用户愈趋追求高性价比的手机,又指小米3开放预订一星期,市场反应热烈。
网销惊人 打动中国发展
越洋过文件小米的Google前Android产品管理副总裁Hugo Barra,放弃IT人基地硅谷,转投中国发展。
他透露,正积极融入中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努力学习汉语并尝试传统美食。
加盟小米已近7个月,当被问到普通话可有进步时,Barra露出尴尬笑容称:发音好难学,不觉得有进步
早于去年12月在巴黎Le Web科技会议上,Barra曾表示,愈来愈多中国网络公司完成首次公开招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且多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完成。而内地网络人口超过6亿,料未来3年将增长5成,故对内地科技发展充满信心。
他又指出,淘宝网于光棍节(即11月11日)的单日销售量,已是美国所有电子商贸平台网购星期一销售量总和的两倍。到中国工作仅半年的他,对其科技产业发展感到震惊。
起名虎哥 助与米粉沟通
记者们与Hugo Barra交换卡片后发现,其中文名译音非在报章上见到的雨果巴拉,而是印上虎哥。
原来虎哥是一个网名,Barra初加入小米时,雷军认为他需要开设微博与米粉沟通,希望起一个平易近人的用户名。
小米团队提出不少建议,最后大家一致通过起名虎哥,皆因虎哥的普通话拼音是Hu ge,与Hugo近似。
记者问Barra是否知晓名字意思,他即回答:Tiger Brother!又说很喜欢名字,因感觉很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