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再造设备:焕然一新的性能 随着大型厂商试图扩大生产能力、新厂商积极打入市场,他们都希望能把投资成本降至最低。因此,再制造设备 (remanufactured equipment) 正逐渐成为电子组装市场一种可行的选择。 据环球仪器的再制造设备部估计,二手和再制型电子组装设备的销售额将达到7.5亿美元,并且以两位数的速率增长。许多电子制造厂商在预算中考虑选择二手设备。基于平台概念制造的新设备能令再制造、订制和增添新技术变得迅速方便。 再制造设备的使用价值增加,其主要市场驱动因素是通孔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以及合约制造业 (contract manufacturing) 的迅速增长。合约制作商在接受电子产品企业的订单时,必须拥有快速增加产能的灵活性,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波动,并能胜任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工作。 合约制作商考虑使用再制造设备是出于以下的原因:新设备投资大、全再造设备的可靠性增强、交货期(通常如此)较短、保持机型的一致性以缩短操作及维护学习进程、全球性资本和货币成本竞争,以及必须跟得上飞快的工艺发展步伐(新技术发展,几乎每3~5年便会开发出一代新设备)。 但是,并非所有再制造设备都是一样的,许多客户很快便会发现,他们节省的投资几乎相当于购买全新的同类型设备的大部份成本。有些再制造设备其实就是转手成交的二手设备:由第三方从一个买主转给另一个买主,而不提供任何维修服务、再制造或质量担保。第二种形式则是由二手设备经销商提供,他们对这些设备进行最少量的再制造,例如清洗机器、换换坏零件、匆匆喷漆,便进行转售。 第三种方式就是二手设备经销商提供较最少量多一点的再制造:包括局部拆卸和更换较多零件。最后一种是少数几个OEM提供的全再造设备:完全拆卸至只余下框架和铸件、彻底清洗、更换损坏和磨损件、零件升级、详尽的现场安装,提供新设备一样的质量担保和全球范围售后服务。 买主怎样在这些可供挑选的设备中进行选择呢?最重要的考虑事项是:一旦把某台设备插入生产单元或生产线中,对其性能的期望值应该是非常严格的,而不管在这个价格范围内购买哪台设备。如果希望设备的性能同新的时候一样,那就赶紧决定你要购买什么水平的再制造设备吧! 在操作性能上,您应该要求再制造设备就像一台新机器一样,提供几乎和新设备一样的产能、可靠运行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在投资经费上,选择过程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就是――当把这台机器并入生产线,它的单位插装成本/贴装成本是多少? 在竞争激烈的电子组装市场上,任何设备,无论是再制造还是新设备,只要无法保证良品率、可靠性和买主所需要的质量,或者达不到确保获利能力的运行基准,都是毫无意义的。设备的初始成本只是投资决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设备寿命期间内的总投资成本,以及它能否提供竞争优势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如何选择再制造设备 选择再制造设备的第一步是对生产要求、制造惯例和经费限制进行全面的评估,而且必须决定你的生产环境能够承受多大的风险。为了履行应有的职责,并决定你所需要的再制造水平和合格的供应商,您应该让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工艺工程师、财务管理及其它关键部门的主管人员组成一个跨部门的指导小组。 经费限制当然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否则您根本就可以买新机器。但是除了初始购买价格之外,还必须对购买再制造设备的成本进行估算。虽然最低价格可能具有吸引力,加上交货迅速(再制造工作越少,交付速度越快),但是整个寿命期的成本可能会高得出奇。一旦设备没有经过适当的再制造,其附加零件、故障排查时间、临时变更短缺的维护资源、修理成本、生产受损、良机错失等一切寿命周期成本,可能会立即产生影响,抵消所有先前估算的成本节省。 您必须问自己一个关键问题:这台二手设备仍然获得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支持吗?如果零件不再供应,或者无人提供维修服务,考虑这台设备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肯定可以得到OEM厂商的零件供应和支持服务,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应该购买什么水平的再制造设备?要不要买一台直接从另一家工厂运来的二手设备,而估计我的维修人员能够处理好它?需要委托再制造吗?如果需要,再制造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我希望承担多大的风险? 真正的二手设备 基本的二手设备是最便宜的选择,有时售价低至新机器的10%。客户一般与二手设备市场的经纪人联系,经纪人在另一个工厂或仓库找到机器,并将机器原样直接发给新买主,而不提供再制造、保修或任何支持。 虽然这是最便宜的购买途径,但可能只是该设备的真实成本的开端,货一到,买方必须负全部责任评估机器的实际状态和能力。如果买主需要该设备弥补产量不足和迅速提高能力,这可能会给已经负责维护现有设备的维修部门带来过重的负担,并很有可能使企业无法保持流畅的生产流程,以满足定货需求。 高一档水平的是来自二手设备经销商的电子组装设备。这种形式可分为两类:经销商执行最低限度的再制造,和经销商提供中等水平的改造。此形式的价格一般是新设备的30至60%。 在这个价格范围的低端,经销商将对二手的机器进行表面整容,包括外观清洗、更换显而易见的缺陷零件,而且可能喷上新漆(非OEM提供)。经销商会启动机器并使机器在有限的方式下重复运转,以确定它可以运行。这样的设备基本上还是原样销售,只附加最低限度的保修和售后支持。卖方经常会把买方引向 OEM 提供的售后协助,因此可能带来注册费和其它一些无法预料的费用。 此类机器的价格一般在原始定价的30~50%,因使用年限而异。 至于在上面提及的价格范围的高端,设备供货商可能在一个中等规模的改造厂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与低端的设备相比,卖方会对主要系统进行检查并更换较多的零件。这些经销商一般拥有较多基础设施,可以提供适度的支持或服务。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达不到设备改造/组件更换或全面升级/功能增强的水平,他们销售的设备一般不提供全面保修和零备件以及全球性售后支持。这类机器一般按原始设备价格的40~60%销售。 全再造设备 最高水平的二手设备是全再造设备。这个水平的机器一般售价为原始设备价格的50~70%。它们在翻新过程中会被彻底分解至只余下机架和铸件,所有机器零件都被清洗,以去除油污和灰尘,让设备提供一个干净良好的改造基底。凡损伤或磨损的零件,全部获更换为OEM提供的零件,而非来自贩卖修理用零件的市场而未经严格检验和测试的零件。这不仅包括一切损坏的零件,而且还包括再制造厂从保修单和现场维修报告上发现的零件,这些零件一般需要定期更换,即使当前运作如常,但这些再制造厂也会一并更换,以避免它们将来出现故障或影响生产性能。 这里举一个全再造的例子:径向元件插件机的改造工作包括了对插件头、夹钳、定位系统、控制器、I/O 料盒和其它辅助部件进行翻新加工。以插件头和夹钳为例,再制造厂将把一切易磨损件更换为升级的OEM件,检验和更换回转台的易磨损件,并更换联锁机构、丝杠和驱动电机。 另外,控制软件也会升级为最新的版本;而I/O料盒内的所有印刷电路板更换为升级的印刷电路板。其它工序还包括检查压缩空气管路和组件、检查外罩和机架、更换所有的皮带,以及根据需要进行其它项目的检查和更换。 购买最新的组件 此外,这个水平的再制造――全再造――还会采用OEM厂商现有最高版本的翻新和增强部件。再制造厂所翻新的设备可能已经进行过多次升级,这是因为OEM 为了响应用户反馈、现场试验结果和新技术发展,从设备初次销售以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工程改动。这些OEM(或经过OEM认证的)零件、软件和控制系统升级,可确保买主获得增强功能或部件,使设备拥有优于原始规格的性能、速度和可靠性,甚至产量和性能。 一般来说,硬件升级包括链夹、插件头、夹钳工具、电机和其它易损件;软件升级则可能包含性能增强系统,比如消除机器延时以提高速度和产量(买方必须要求在设备改造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由卖方应提供软件升级)。控制系统升级将包括该系统现有的最新版本。 这一点对安全方面的改进也适用,很多时候,再制造的机器可以增加符合国际规定的最新安全设备及安全增强功能,而这些规定在当初制造该机器时尚未制订的。 全面质量保证 就这一点而论,在机器全再造以后和改造过程中,买主应预计供应商会执行严格的质量保证(QA)测试,包括采用精确的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买主一般应该坚持要求采用规定的机器改造QA过程。第一步是预循环,确保机器的功能性全部符合要求;接着使机器通过空循环进行磨合;其后使机器通过性能运行进行反复的运转。 最后,再制造厂应在买主在场的情况下,开动机器进行生产级运行,以确保运行达到一切议定的速度、公差、可靠性和贴放精度等规定。这个过程常常被称作质量验收测试(QAT),必须备有完整的证明文件,并向买主提供测试报告的副本。 测试后,买主应要求卖方进行全面现场安装,再制造厂的工程师将到现场进行机器安装,就像在生产线上安装新设备一样。 这个过程包括全套准备和安装工作、操作人员培训(在再制造厂或买主工厂),以及一切必要的支持,直到机器按议定的良品率、产量和精度运行,并且买主愿意签字验收为止。 该水平的再制造设备将提供条款如同新设备一样的完全保修期(一般为时一年的零件和修理保证)。此外,全再造还包括由合格的现场服务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全球性安装后支持,如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 全再造设备:价格相宜、工作性能优异、支持或服务完善 购买全再造的机器,买主可以真正如愿以偿:设备价格相宜,但运行起来却与新系统无异,并且很快可以融入生产线,增加生产输出和满足用户需求。这样,买主就能够以比购买新设备更低的成本,拥有一台新增系统所带来的额外产能,在维持原有效能的情况下运行生产线和制造流程。 与二手设备相比,全再造并获得全面支持的设备可减少意料之外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可靠性、保证性能、保修支持、生产中断,以及把定期检修人员抽调从事突如其来充满压力的修理工作等。 对于全再造的设备,买家可以预期它达到甚至往往优于原来的操作规格,因此电子组装厂商能够专注于用户的需求,并兑现交付日期和质量承诺。 这些设备为电子制造商提供了灵活性和成本节约,以迅速回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工艺要求,从而追求用户满意度和业务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