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和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纠葛从来没有消停过。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Jefferies的分析师PeterMisek在进行行业调查之后的报告表示,苹果公司的
下一代iPhone将被命名为iPhone4S,而不是传言中的iPhone5。下一代iPhone将支持中国移动的TD-SCDMA制式的3G网络。Misek发布的报告认为,下一代iPhone的镜面表面将有小规模的改变,并采用更好的镜头、A5双核处理器和HSPA+高速网络支持。
苹果原本希望为下一代iPhone增加4G无线网络芯片支持,但是无奈芯片组无法及时完工,所以苹果只能对iPhone4做出小的改进。无论这次是不是烟幕弹,苹果公司显然非常了解三大电信运营商对苹果产品的渴求,借助苹果产品来实现自己用户群体的提升服务,这不仅是提高数据业务的使用水平,也是带动高端品牌战略的部分计划。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把自己对高端用户群体的争夺,作为自己运营策略最重要的组成,并且把自己的优势资源,投入到为数不多的高端用户群体的服务当中。
合作现状在各自的产业链上,中国三家电信运营商自我定位都是把控全局的主导者,但在和苹果合作的个案里,中国运营商破天荒地落到了弱势地位。
早在2009年7月底,中国联通与苹果公司签署了独家销售iPhone的3年协议,该协议不包含业务分成模式,联通以3000元的裸机价格向苹果公司采购iPhone手机,每年保证销售100万至200万部,销售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乍看该协议,苹果为了与中国联通合作放弃了其在欧美市场坚持的话费分成模式,中国联通似乎是占了上风,但从10月底联通版iPhone上市后,AppStore也随即登陆的情形看,苹果在话费分成上的小让步,其实是占了大便宜。
在中国联通版iPhone之前,苹果只在中国市场销售硬件产品,从联通版iPhone开始,苹果在中国市场实践了其硬件软件配合销售的商业模式。
当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苹果iPhone在手机市场也实现了接近30%的利润占有率。分析指出,如果没有中国iPhone的热销,应用程序数量和下载的增长不会如此迅速。苹果用iPhone开启的软硬件互相推动销售模式大获全胜,而在苹果这套已经运作成熟的商业模式里,运营商的角色一直都只是提供运行网络而已,从当前中国联通与苹果的合作模式来看,中国运营商也并不例外。应用商店三大运营商悉数登场但产品同质化严重苹果之于电信三巨头,真的那么重要吗?中国三大运营商对苹果的追逐很正常,全球范围都如此。
从第一代苹果发布以来,谁抢到苹果,其与苹果捆绑的业务发展就比较快,很快就能带动起用户的使用。
而且,苹果的机器有一个特点,其应用程序需要下载、更新,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这样网络流量就会激增,单一用户贡献的价值也就比较高,而且其捆绑制也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这已经形成了苹果的一个差异化优势。在苹果引领的这场应用商店的竞争中,移动似乎是第一个觉醒的。两年前,中国移动就发布了自己的移动应用商店(MobileMarket,简称MM),于2009年8月20日正式上线。而大概10天之后,中国电信奔跑着加入应用商店的行列中来,其天翼空间应用商城测试版上线。中国联通沃商城的上线时间为当年的11月10日,时间最晚。不过,从目前三大运营商软件商店的竞争现状来看,不论上线时间早晚,三大运营商应用商店现在均存在着同质化严重、创新和盈利模式遭遇瓶颈的严重问题。除了品牌建设、增值服务的推广、3G终端的笼络及应用商店的丰富外,运营商还需在完善网络建设、拓展营销渠道、兑现互联网应用等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内容、产品为王,在运营商的竞争中同样遵循该法则,良性的竞争所带来的行业进步,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福音,但如果为了强调市场占有率而产生了内耗,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