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决胜之年。电子信息司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统筹内外需市场,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汇聚多方资源落实产业规划
出台政策扶持新兴领域发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全面参与《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能源集成应用(太阳能光伏)、信息惠民(数字家庭)、物联网和云计算等行业领域列入规划重大工程,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了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沟通,联合编制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集成应用、高性能医学诊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指导地方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加强对规划宣传贯彻,编制《落实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任务的实施方案》。加强重点领域调研,统筹研究制定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电子信息制造业系列规划
部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行业规划有:《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其3个子规划(《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专题规划有:《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发布后,通过召开行业工作会议、指导地方行业发展规划编制等形式,加强规划宣传贯彻和引导。同时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重大工程,研究制定相关财经、产业政策,引导财政专项投入,汇聚多方资源,推动规划落实。
在电子信息产业新兴领域相关规划加快落实的同时,扶持其发展的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
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积极推动国务院国发[2011]4号文件的落实,会同相关部委制定出台了《关于退还集成电路企业采购设备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通知》(财税[2011]107号)、《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以及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零部件、净化设备与系统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海关总署公告2011年第30号《海关总署关于海关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和措施公告》)等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会同国家发改委开展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工作。制定LED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平板显示领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延长《关于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物资税收政策的通知》的执行期,并将关键配套材料生产企业也纳入该政策覆盖范围。会同财政部出台的财税[2011]107号政策中明确规定,显示面板企业比照集成电路企业,享受设备进口增值税优惠政策。
太阳能光伏领域。部拟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开展行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标准体系和行业组织建设。组织研究制定《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完成6项急需的光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经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平板电视、LED灯、自给式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补贴政策范围。会同财政部及时出台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推广实施细则》。同时组织制定了《LED灯生产企业入围条件和产品技术要求》、《自给式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工作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并推动政策出台。
数字家庭领域。通过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引导数字家庭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基地已聚集了200余家数字家庭相关企业,根据当地需求特点建立了综合服务系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按照部省共建思路,启动了浙江、湖北数字家庭基地创建工作,并在广州、杭州、大连、济南等地开展了10万用户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同时,鼓励有基础的城市积极创建数字家庭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平板显示领域。北京京东方、深圳华星光电建设的8.5代线已实现量产;厦门天马5.5代LTPS量产线实现成功流片,合肥京东方8.5代线开始开工建设,京东方5.5代AMOLED生产线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天马、维信诺分别完成12英寸AMOLED电视样品的研发,上海天马4.5代AMOLED试验线已生产出3款样品。
集成电路领域。采用申威1600处理器和全套国产软件的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自主研发的存储器IP核填补了国内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器研究与应用领域空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自主开发的8GbDDRII存储器芯片出货量超过430万颗,填补了国内DRAM存储器技术空白。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机浏览器,实现全球超过3亿(其中海外用户5000万)的用户量。
关键应用领域自主技术攻关。做好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安全可靠办公系统在党政军应用课题的技术攻关组织工作,围绕龙芯、飞腾CPU开展共性技术攻关。
加强物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物联网系统评测能力建设,支持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建立物联网系统可靠性评测指标体系。二是支持CSIP开展物联网优秀解决方案推广活动,通过宣传推介、搭建演示体验环境等多种方式推广物联网优秀解决方案。
自主创新产品应用加快
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提升
以金融卡芯片化迁移等重大应用为中心,提升国内芯片保障能力。按照人民银行金融卡芯片化迁移的部署和进度安排,加快推进IC卡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我司与人民银行科技司共同成立了金融IC卡芯片迁移领导小组,并通过多方资金渠道,重点支持金融IC卡芯片研发和产业化以及金融IC卡芯片安全检测平台建设。
推动基于国产软硬件的服务器、桌面终端等整机产品在党政军信息系统和重点行业的应用推广。鼓励和支持企业围绕国产CPU开发整机产品,目前曙光、浪潮、长城、联想、龙梦等企业已相继推出基于龙芯CPU或飞腾CPU的服务器、桌面终端产品。
支持和引导国内企业在服务器、存储系统、负载均衡、交换机等云计算关键设备加强国产芯片应用。目前已有曙光、浪潮、联想、宝德等企业研发出基于国产CPU的服务器,并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得到应用;成都迈普公司正在研制采用国产万兆以太网交换芯片的高性能以太网核心交换机设备,即将投放市场。
大力推动AVS在国内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与原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联合成立AVS技术应用联合推进工作组,共同推动AVS在3D电视和高清电视中的应用,完成了面向高清电视的AVS+标准制定工作。引导企业研发符合AVS+标准的解码芯片和终端接收设备,AVS+于2013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3D电视频道中试验播出。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步伐加快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产品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芯片与整机企业间的互动。在电子发展基金中设立整机企业牵头、联合国内芯片企业共同承担的项目,着重突出了对国产芯片和整机互动配合的支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加强衔接和互动;我司重点调研了变频家电用国产芯片模块的现状,并会同消费品工业司组织国内骨干芯片模块企业、白色家电企业、家电研究院等召开对接会,研究部署推进国产芯片在白色家电中的应用。
提升平板显示材料、零配件和装备的本地化配套。龙头企业对本土TFT-LCD材料的试验、验证、导入工作有序开展,本土化材料采购额大幅度增长。
完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一是指导CSIP筹备北斗产业化应用联盟,促进国内卫星导航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有效联动,促进北斗导航在各行业的广泛深入应用。二是通过电子基金支持采用国产芯片的北斗终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基于华力创通GNiStar北斗/GPSSoC芯片在车载北斗导航信息终端中得到应用,海格终端在广州公务车上得到上万台应用;安徽四创应用在交通、电力、气象和矿区等领域的北斗终端近万套。
完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一是支持基于自主核心芯片及软件的普及型移动智能终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解决国产基带和射频芯片、应用处理器在普及型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化应用中的问题。二是利用技改专项提高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工艺水平,特别是芯片、操作系统与整机的结合。2012年国产核心芯片在智能手机产品中的应用呈现较快增长,全年核心芯片出货量超过4000万颗。
在行业标准制修订和自主标准应用推广方面,2012年下达标准制修订计划193项,其中国家标准131项、行业标准62项,完成53项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在研国际标准共计33项。制定并发布了《电子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实施细则》,对标准制修订程序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标准化工作体系。
第九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顺利召开,支持和指导中电标协在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领域与台湾华聚基金会签署并推出9项共通标准。配合推进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工作。
推进自主视听标准在国内外的应用。部与原国家广电总局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定发布了AVS优化标准(AVS+标准);DTMB海外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指导桂林思奇等企业在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推广AVS和DTMB标准,继续落实DTMB在老挝、柬埔寨、古巴等国家的应用。
认真做好产业规划贯彻落实
多措并举加快新兴领域发展
(一)贯彻落实有关规划。
按照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部里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电子信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实施工作,组织实施好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集成应用(太阳能光伏)、信息惠民(数字家庭)、物联网和云计算等行业领域重大工程。继续落实《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研究提出重点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
研究提出加快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推进计划和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及太阳能光伏业发展行动计划、LED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三)继续做好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加快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协调,督导技术改造中央资金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平板显示创新发展专项组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会同部内相关司局,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和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围绕产业重点领域加强配套产业链建设;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采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
(四)多途径开拓内需市场,增强内生增长动力。
在实施平板电视、台式计算机、LED灯节能补贴政策基础上扩大补贴产品品种,争取将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推进实施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政策,研究离网光伏系统的应用方案。研究推进家电下乡延续政策。加快推动4号文细则出台,落实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充分利用国内信息化、城镇化建设机遇,大力挖掘电子信息产品的行业应用市场,不断满足城乡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五)加强重点领域配套产业链建设。
加强TD-LTE产业链建设。针对当前产业链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是重点加强对TD-LTE多模多频终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促进国产TD-LTE芯片在移动智能终端中的应用。二是支持TD-LTE多模多频测试平台建设,提高行业支撑机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三是加强TD-LTE专利策略的研究,防御和应对TD-LTE阶段专利纠纷问题。
引导和支持彩电整机企业与芯片企业加强合作。支持整机企业联合芯片厂商共同开发智能电视核心芯片,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整机企业向背光、模组、面板等上游领域延伸,着力推动彩电业完善从芯片、器件、软件、整机、系统到应用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
(六)大力推动自主标准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推进国产设备和系统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引导芯片企业、金融机具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应用单位加强合作。推进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国产信息设备和系统在银行的应用。
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发展。促进北斗在重要行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广,加强北斗民用应用的产业链建设。
推进AVS+标准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继续推动产业部门与应用部门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开展有线电视一体机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推动制造业与广电运营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支持AVS+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AVS+相关产品的测试验证系统的研发,推动尽快完善AVS+产业链。
推动自主技术和产品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加强产用互动,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加快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多渠道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继续推进离散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流程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七)组织实施整机价值链提升、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和重点应用电子产品三大重点工程。
根据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提出三大重点工程,明确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要突破方向,以及需要政府着力推动的重大事项,以强化国家意志,突出体现政府的引导力和推动力。
一是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来提升整机产品价值链,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视听等整机行业。
二是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主要目的在于形成结构优化、配套完整的基础电子产业体系,包括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新型平板显示、LED、太阳能光伏等基础电子行业。
三是重点应用电子产品工程。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一批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应用电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形成新的增长点,包括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电力电子等应用电子行业。
把握三条工作主线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一)围绕发展主题突出工作主线。
围绕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应用3条工作主线,组织实施好整机价值链提升、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和重点应用电子产品三大工程,整合产业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产用互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增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构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龙头带动、内需主导、安全可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体系。
(二)立足当前部署谋划长远战略。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部署,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稳定海外市场,开拓国内市场,保持产业平稳发展势头。直面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挑战,锁定目标长抓不懈。要统筹重大专项等创新和产业化资源,健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工协作的专项支持引导体系,推动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投融资体系,形成芯片、整机、系统、应用一体化互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发展合力。
加强部委沟通协调,健全协同工作机制,推进相关政策落实,统筹专项基金部署。围绕多年来制约产业的瓶颈问题、薄弱环节,以增强电子基础领域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通过采取部省合作、创新投融资机制、实施专项计划等举措,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推进转型升级的潜力,建立部省协同推进的新机制。贯彻中央转变政府职能的部署和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支持和引导电子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健康发展,加快培育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